十年如“一日”|羅宇航:百煉成鋼 見證“米”字形高鐵萬千焊點的“蝶變”

來源:河南新聞廣播2022-09-10 15:53:29

收藏 打印

河南新聞廣播記者 付艷波

隨著濟鄭高鐵濮鄭段的建成通車,河南“米”字形高鐵網已從“紙上藍圖”變為“地上通途”。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些高鐵所用的無縫鋼軌,很多出自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公司鄭州工務機械段焊軌車間工藝技術員羅宇航之手。

“這個摸起來還是稍微有點低,因為有毛刺,所以感覺起來會覺得很高,應該再往上拉一拉……”上午8點多,在鄭州工務機械段焊軌車間,羅宇航通過大拇指指尖反復摩挲觸碰,判斷剛剛焊接的兩條鋼軌的焊頭錯邊量誤差是否在0.2毫米內。因為在動車飛速運行中,焊頭極小的起伏波動都可能形成極大的沖擊力,縮短焊頭的壽命,甚至使焊頭直接斷裂。

“我們需要夜以繼日地用手反復地去觸摸它,去體會0.2毫米的感覺,形成一種肌肉記憶。只有它摸著非常均勻、非常柔和地在你大拇指左右兩邊滑動,才能保證是沒有問題的。”羅宇航說。

這項在旁人看來“不可思議”的“神功”,源于羅宇航十年如一日的摸索與研究。整日與鋼軌為伴、與焊花為舞,在焊接生產臺與工藝試驗室之間來回奔走,夜以繼日地開展鋼軌材質分析、斷面機理研究、焊接參數調整,對羅宇航的體力和腦力都是一種巨大考驗。

焊接的鋼軌是否合格,需要經過嚴格的落錘試驗。上午10點20分,羅宇航來到試驗場地,隨著試驗按鈕按下,一噸重的鐵錘從5.2米的高空自由落體錘擊在鋼軌焊縫上。“一錘下來,鋼軌如果被砸斷了,這個肯定是不合格的。如果沒有砸斷,我們也需要鋸開之后看里面的斷口是否合格,再去想這個參數怎么調節,能夠連續通過25個落錘不斷。”他邊查看邊說。

從業十年來,從普通鐵路的鋼軌單根長25米,焊接500米標準鋼軌需要19個焊縫接頭,升級到現在的百米軌焊接,500米只需要4個接頭,鋼軌的焊接技術在不斷提升。讓羅宇航欣慰的是,這次的落錘試驗全部通過,這意味著,花了半個多月反復調試的鋼軌焊接參數終于可以投產了。

“有時候可能前面的實驗做得很順利,已經花費了你半個多月甚至一個月的心血,傾注在這個實驗上面。但是突然到后期的時候,這個實驗出現了一點偏差。你前面的所有的這些心血,包括實驗過程都要被推翻重來,再去重新努力。”這樣的反復歷練,對他來說已經習慣了。

中午12點10分,在廠里食堂匆匆吃過午飯,羅宇航來不及休息,就投入到新的鋼軌參數的調試中??吹接幸豁梾颠_不到預想數值,羅宇航陷入思考,眉宇間便擰成了一個“川”字。

十年來,火車的運行速度越來越快,鋼軌焊接的標準也越來越嚴格。與普通焊接技術不同,無縫鋼軌的焊接生產要經過除銹、焊接、熱處理、探傷等14道工序,焊接工藝參數多達40多套。每一套參數都有上百個變量,每一個變量的變化都會影響到焊接質量,羅宇航需要不斷從這些紛繁復雜的變量中,找到最完美的匹配參數。

“有些鋼軌可能比較硬比較耐磨,但它的韌性不是很好;有些鋼軌可能它的韌性很好,但又不是很耐磨。我們需要對它進行區分,用不同的參數對它進行焊接、實驗,每一個參數針對每一種鋼軌實驗合格之后才能進行生產。”羅宇航告訴記者。

新的參數調整完已是下午5點多,羅宇航來不及收拾,又匆匆踏上開往上海的列車。作為國鐵集團焊軌基地巡查組的專家成員,他的肩上又多了一份新的使命。

提起這十年的變化,羅宇航感觸很深。“很幸運在最好的年紀,鐵路給了我這樣一個平臺,讓我一次一次去挑戰、去克服困難。從普速鐵路到高速鐵路,鋼軌見證了我的成長,我也見證了河南‘米’字形高鐵的建成。希望我們的鋼軌越焊越長,質量越來越好,高鐵的速度越來越快。”他說。

記者手記

如今出門乘坐高鐵,“哐當哐當”的響聲已成為記憶,杯水不晃、幣立不倒的平穩、舒適成為多數人的乘車體驗。這份高鐵車輪下的“平穩”,離不開羅宇航們的不斷創新和探索。他們十年如“一日”,用鋼軌在中原大地上寫出一個大大的“米”字,構建起了河南承東啟西、連貫南北、通達八方的高鐵網絡。

文章關鍵詞:鋼軌,&ldquo,&rdquo,羅宇航,焊接 責編:付艷波

熱點推薦

更多>

熱點視頻

更多>
可以免费看黄的不卡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