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河南廣播電視臺記者 里軍 常君 通訊員 段利梅 閆玲霞
“俺村有1500多年的輝煌歷史,是隋唐大運河古碼頭,北魏時期是鮮卑拓跋氏貴族聚居之地。經過千百年來各民族不斷交融,現在村里有56個姓的各族群眾,大家和諧相處、親如一家……”南樂縣元村鎮元村街黨支部書記樊曉風講起村史來,如數家珍。

8月29日,記者走進元村街村史館,這里原是古時漕運糧倉的一部分,經過翻修改造,如今里面陳設了村史介紹,面塑、剪紙等非遺文化展品,以及家譜家訓、從古運河里挖掘出來的石碑等老物件,看起來非常有歷史厚重感。60多歲的樊曉風平常就熱愛歷史,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后還兼職村史館的義務講解員。他說:“南樂縣歷史文化悠久,我們要做的就是用各種方式把這些歷史傳承下去。”

除了村史館,南樂縣還有一大批村史文化廣場。走進城關鎮西街關村、韓張鎮郭莊村、谷金樓鎮后岳連村、楊村鄉徐莊村等地的村史文化廣場,姓氏來歷、村史介紹、歷史變遷、村規民約、大事要事、名人軼事和“中國好人榜”“好婆婆、好媳婦”等上墻內容豐富多彩,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熏陶教育群眾向上向善。
據介紹,南樂縣已建成首批24個村史館,第二批12個村史館正在加緊打造,村史文化廣場則已覆蓋全縣80%的村莊。“一村一特色”的村史文化廣場和村史館,可以說已成為記錄歷史、傳承文化的“博物館”,留住鄉愁、凝聚人心的“加油站”和體驗民俗、展現特色的“宣傳窗口”。

“南樂故事多,小馮跟您說。”這是“同心南樂”抖音每期節目的開場白。節目對南樂縣歷史悠久、有曲折故事的村莊進行拍攝、講解,內容厚重、畫面清新,深受大家喜愛。目前這個節目已陸續推出35期。“小馮”叫馮璐,是南樂縣委統戰部的一名工作人員。自3月份以來,馮璐在單位的支持下,利用業余時間拍攝相關視頻并播發,沒想到反響熱烈。她表示:“我是年輕人,就想著用年輕人喜愛的方式來講述,把身邊的厚重歷史轉化成輕松愉快的話題,這樣大家更容易接受。”
據記載,南樂縣的歷史沿革可追溯至西漢初,始置樂昌縣(治今南樂),至今已2000多年。如今該縣共有322個行政村,大多數村都有悠久歷史。自2021年該縣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以來,南樂縣委統戰部就開始謀劃如何采取更加接地氣的方式講述民族團結故事,讓村史村事成為凝聚人心的重要載體,引導各族群眾不斷增強認同感和歸屬感。“講村史、敘村事、話發展”“村史村事進廣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街墻”等活動,讓一位位“活歷史”“本地通”登臺亮相講本村的悠久歷史和文化故事,群眾喜聞樂見,收到了良好效果。

“以小故事講好大道理,以小窗口折射大情懷,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讓千年悠久歷史以鮮活形式再現眼前,讓民族團結進步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南樂縣委統戰部負責人郭清偉表示。
編審:盧超峰 申思